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廣東農墾及大連、青島計劃單列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為深入貫徹2021年中辦國辦《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部署,落實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支持辦好涉農職業教育”的要求,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針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需要,對新階段的統開專業進行充分醞釀和全面調整,制定了《農民中職2022級統開專業及教學安排》,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各地要以鄉村振興現代專業布局為引領,深入推進農民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服務支撐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要通過打造一批優勢專業、特色專業,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內涵、提升辦學專業化水平,強化農廣校在鄉村人才振興領域的不可替代作用。要積極爭取專項經費等支持政策,拓展辦學渠道,與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以及1+X證書制度試點等工作相銜接。加強與組織、教育、人社部門合作,通過聯合招生擴大辦學規模。要強化課程思政,梳理中職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發揮專業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將立德樹人導向落到實處。要完善教學制度,嚴格教學管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教育教學服務。
請各省于8月15日前,將省級實施性教學計劃報中央農廣校職業教育處備案。
聯系人:李 瑤、王 敏,010-59196040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2022年3月22日
?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農民中職2022級統開專業及教學安排
為適應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深入推進農民中職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和知農愛農實用人才,現制定農民中職2022級統開專業及教學安排如下。
一、統開專業
1、作物生產技術(610102)
2、家庭農場生產經營(610104)
3、設施農業生產技術(610112)
4、農機設備應用與維修(610113)
5、農產品營銷與儲運(610116)
6、休閑農業生產與經營(610118)
7、畜禽生產技術(610301)
8、淡水養殖(610401)
9、計算機應用(農業農村方向)(710201)
10、會計事務(730301)
11、社區公共事務管理(鄉村社區方向)(790102)
二、課程類型和設置
(一)課程類型
統開專業課程統一調整為基礎通識課、專業能力課和產業專題課三種類型。具體解釋如下。
1.基礎通識課。是為培養現代鄉村從業者所必備的基本素養、知識和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是為學生后續專業學習奠定基礎的課程。2.專業能力課。是為培養相關專業學生所必須或應當具備的專業技能而開設的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核心部分。3.產業專題課。是根據學生職業發展、鄉村發展需求和學校特色資源開設的專題類課程,具有短小精悍、直接管用的特點。
(二)課程設置
2022級統開專業的課程設置見附件1。中央農廣校向各省提供基礎通識課和專業能力課的供選課程;產業專題課的課程內容和名稱由各地自定。各地落實三型課程設置的總原則是:在保證總學時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學員制宜確定各型課程的數量,中央校不做硬性規定。
為服務“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落細落小落實黨中央要求和農業農村部中心任務,自今年起,中央農廣校將每年研究提出一批產業專題課選題,供一線教學單位參考選用。建議各省級農廣校參照此方式,將本省農業農村年度重要部署、重大主推技術等列入實施性教學計劃的產業專題課。2022年產業專題課參考選題見附件2。
三、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分集中面授、現場教學、遠程學習、實踐輔導和崗位實踐5個環節。
(一)集中面授。即課堂教學,是教師在室內環境進行傳授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以知識性、理念性、系統性為主。教學形式以口述講授為基礎,結合研討式、案例式、模擬式、訪談式等互動教學方法。要求班級全部學員到課。
(二)現場教學。是在生產經營現場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學定位既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面授內容形成不同程度的關聯和呼應;又可以相對獨立,能完成某門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包括現場觀摩、手把手實操演示、多教學點串聯講評等。原則上要求班級全部學員到課。
(三)遠程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學人員指導下,按照規定學時完成的遠程學習活動。學習載體包括手機、廣播、電視、PC端。學習形式包括學生單向學習、師生間研討和學生間交流。
(四)實踐輔導。是指教師在集中講授以外,對學生生產經營活動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咨詢、指導和服務。輔導途徑包括線下指導和線上交流兩大類,具體形式由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現實問題的緊急程度,內容的多寡深淺等自行確定。
(五)崗位實踐。是指學生將所學運用于自身產業的實踐和學習活動,包括問題導向下的自學、技術技能的主動練習和學用結合后的感悟升華。以《崗位實踐關鍵環節記錄表》為該教學環節的痕跡體現。記錄表由縣級農廣校自行設計,須明確主營產業關鍵環節和每個環節的實踐學時,并進入省級校的學籍檔案。
四、學時和教學編排
為具化“送教下鄉、農學交替、彈性學制”辦學模式,為一線教學單位創設多元化教學形態提供施展空間,彰顯農民職教在規范教學基礎上的靈活開放屬性,對學時和教學編排要求如下。
(一)學時要求。總學時不少于2400學時,每學時按45分鐘計。要求在2—3年的學習年限內,集中面授不少于120學時,現場教學不少于30學時,遠程學習不少于150學時,實踐輔導不少于200學時,崗位實踐不少于1200學時。具體學時分配,由縣級農廣校根據教學實際,在5個環節間自行確定,但總學時數不得少于2400學時。
(二)教學編排。在培養目標得以實現、課程學時要求得以落實、教學計劃得以執行的前提下,施行“四靈活”教學編排機制,即靈活確定工學比例、靈活安排學期課程、靈活確定教學重點、靈活組合教學手段。根據農民學習特點和生產生活規律組織教學。靈活確定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學員崗位實踐的學時比例;學期課程和教學重點可根據學員已有知識技能基礎和現實需求靈活調整;每門課程應綜合考慮培養總體目標、課程教學具體目標和縣級農廣校的現實條件,靈活確定5個教學環節(手段)的取舍和組合。
五、教學資源
(一)文字教材。關于基礎通識課和專業能力課教材,統一使用中央農廣校組編的文字教材,課程與教材對照表見附件3。沒有對應教材的,由各地根據課程內容先行開發教學講義,或使用可替代的其他教材。中央農廣校后續將會同省級農廣校逐步開發完善相關教材體系。關于產業專題課教材,中央農廣校提供可選教材目錄(附件4),該目錄未能對應的課程教材,以基層農廣校為主開發,倡導開發和使用活頁式、手冊式教材或講義。
(二)在線資源。充分利用各類遠程教育資源,一是“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云上智農”App等中央和省級各類遠程學習平臺、移動端數字課程資源;二是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視臺的涉農欄目時段;三是地方開發的區域性特色產業資源;四是本單位積累的數字資源。各地應以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在線資源的建管用機制,聯動創新在線學習的方式方法。中央校今年將籌建農民中職遠教平臺,后續供各地遠程教學使用。
六、考試考核
考試考核包括終結性考核、過程性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三種方式。每門課程要求以上三種考核都達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方能通過并給予相應學分。其中過程性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由縣級農廣校統一安排,終結性考核分為中央農廣校和省級農廣校安排2種。終結性考核具體安排如下。
(一)2020-2021級統開專業考核安排。按原有教學計劃執行。中央農廣校既定安排的終結性考核課程,將提供電子版試卷,各省級農廣校自行印刷,考試安排見附件5。非中央校安排的終結性考核課程,由省級農廣校根據課程內容和各地情況安排。
(二)2022級統開專業考核安排。考試課程范圍為基礎通識課和專業能力課,中央農廣校從中選取10門課程(附件6)開發試卷電子版,各省自行印刷。附件6所列以外的課程,由省級農廣校自行安排編制試卷。
七、教學日程安排
中央校提供開學和考試建議時段,具體日期由各省農廣校結合基層校教學實際統一安排。
(一)開學時間。分別為2022年4月和9月。
(二)考試時間。統考時間分別為2022年6月和2023年1月。補考時間分別為2022年7月和2023年3月。
八、相關說明
1.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的教學安排,以《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教學標準(農廣校版)》(農播〔2021〕21號)要求為準,本文件不復述。鼓勵各地加強專業教學各方面的探索和創新。
2.各地教育部門關于課程、學時等有硬性要求的,以當地教育部門規定為準。
3.為強化職教與培訓銜接貫通,鼓勵探索將學員相關培訓經歷、職業資格證書及表彰獎勵等給予認定,并轉化為相應課程學時學分。
4.各省要充分利用中央農廣校組編的文字教材和在線資源開展教學。文字教材征訂工作請與中央農廣校教材處聯系。
附件:1.2022級統開專業課程設置表
2.2022年產業專題課參考選題
3.2022級統開專業課程與教材對照表
4.產業專題課供選教材目錄
5.2020-2021級統開專業考試安排
6.2022級統開專業供選考試課程